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陈怀宇教授做客外语论坛讲述陈寅恪早期学术的世界背景
作者:李知怡编辑:张亚男审核:龚献静时间:2022-11-25点击:

2022年11月23日上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SHPRS)与国际语言文化学院(SILC)合聘副教授陈怀宇应邀做客第200期外语论坛·专家论道,做了题为“从欧美语文学到佛经翻译文学:陈寅恪早期学术的世界背景”的线上讲座。

 

 

 

陈怀宇首先介绍了自己在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和历史哲学宗教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从而引入了自己对佛经翻译的介绍,如他对英国图书馆所藏于阗文文献的研究和员工翻译佛教文献的指导工作等等。陈怀宇特别指出,在未知内容和语言已经未被使用的条件下,译者应该如何结合各种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来理解不同语言的文本,并介绍了段晴等学者对于阗文文献的贡献,以及一代代东西方学者对中亚古代语言的翻译和研究,如吐火罗语、古藏文等。陈怀宇提出,佛经翻译和其他类型的翻译都存在一个重点,即如何让译文适应读者的文化背景,译者在翻译时应该要做到有意识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陈怀宇重点介绍了二十世纪出现的中国学术转型过程及其与欧美学术界的联系,并集中介绍了一批重要学者,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中国现代唐史的奠基人,也是推动东方学研究的大学者陈寅恪。陈怀宇介绍了陈寅恪和他同时代的学术大家如赵元任、俞大维等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欧美游学的经历,以及他们对于当时欧美学术风气的态度和内化成果。陈怀宇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介绍了二十世纪初欧美佛教文献的学术史。他指出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的印度学家最初是出于寻找印欧语言源头,开始关注古印度语言,特别是梵文,后来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研究人员又在东方发现许多写本,进而开始研究中亚出土的佛教写本,在这方面,陈寅恪先生做出了很多贡献。陈怀宇介绍并总结了陈寅恪先生对各种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认为对中国古汉语语法、词汇的关注都深受梵文的影响,同时也与他回国后在北京与俄国学者钢和泰的学术交往密切相关。

讲座最后,龚献静总结道,陈怀宇教授以陈寅恪先生为中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的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介绍了与陈先生交往的著名学者,包括来自德法美等国的学者,使陈寅恪先生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集者。陈怀宇教授讲座内容极富启发性,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师生跨学科翻译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分享: